亲爱的朋友们:你们好。
基本信息
我是来自旅游网(上海站)的原野,职位是:人文深度游商品经理。20岁以前,我一直认为人就应该选择自己所爱的,然后坚持走下去,逃避的人就没资格日后抱怨当初的选择。20岁将来,才了解了:原来“选择自己所爱的事情,一直走下去”不是件容易事儿。这回,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。期望下面能和旅游网的小伙伴一块成长,设计出更多有意思的线路。我热爱徒步,阅读,喜欢研究地图,设计线路,与当地人交际。有过日本留学经验,所以日语还算很好~

骑行
2024年寒假,我不太想回家。大学的第一学期结束,我生活的新阶段在海南岛开启,新闻学专业,四人宿舍,炎热的天气和漫长的午休。所谓生活,并不会单单由于外面原因而被打开。我感觉我们的压抑的内心没由于新环境而得到改变:问题在我。有一天,刷手机,看到环海南岛骑行的帖子,于是便整理好简单行李,决定第二天从海口某驿站出发,捞到队友就一块走,捞不到就自己走。我一直都不是个能说善道的人,但一直有的人就这么的进入到了我的生活,从此有缘一块走过一段旅程。当晚在驿站,一个来自广东茂名的大哥跟我搭话,得知我的计划后,便邀请我加入队伍。7人小队就此从海口出发,计划先走东线,再西线返回。最后加我只有3个人走完全程。直至今,我还记得环完一圈回到海口中心的时候,太阳刚好落山,宽阔的大道两旁悬挂着的红灯笼亮起,和反射的车灯交错重叠出一种迷人的暖黄色光芒,我穿梭在拥挤的海口街道,感觉我们的内心从未有过的强大。



在之后的大学时光里,我又骑着自行车去了五指山和海南岛的每个小村庄。我喜欢骑行,由于这允许我保有比较适合我们的速度,去看这个世界。我喜欢在骑累的时候,路边随意找个小摊,让阿姐给我砍个椰子,坐在老木凳上短歇一会儿。中午饿了,嗦碗几元钱的粉,大碗结实,生活就是这么简单。我喜欢下午骑到一个村子的市集中心的时候:天气日渐趋凉,街两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粮食果品,最平凡又最可爱的大家人来人往,这种热闹让我感觉我们的某一部分内心被填补。我一直就那样忽然闯入一个安稳的小世界,但因立马便会离去,所以可以不带任何侵略性和目的性地去观看所有的所有。我也忘不了在莺歌海看日落时,河岸的背光处驶来一个驾着老黄牛的爷爷,骑友忙着在渔船上购买刚打捞上面的鱼,而我坐在沙滩上默默察看,吸收这所有。后来,这类景象都溶进了我,我也成了它们。


我还记得有一次,和朋友从三亚骑到兴隆。由于没做好攻略,以为中午一定能找到吃饭的地方,便直接上路。结果,到了下午2点,大家还是一直在山沟沟里晃荡,最后饿的前胸贴背部了,筹备去一家敲门讨饭。没想到居然有人开门了!(周围真的非常荒凉,根本没几户房屋)阿姐忙把大家迎进去,用仅有些一点点食材给大家做了饭吃。临走时,还给了大家两个木瓜(当时正好是木瓜的采摘季)让大家路上吃。后来这件事让我们两个笑了好久,由于没想到居然有一天自己真会饿到要讨饭。在骑行中,如此和当地人的牵连也是我所喜欢的。
徒步
首次严格意义上的徒步,也是在海南。当时正好结识一好友,说周末带我去溯溪。虽然那时的我对溯溪完全没什么定义,但了解要去野外耍,便兴高采烈地答应了。那次由于大家抵达的时间完了,所以没走穿越线,只不过伴随溪流走到了一座小山峰的顶端,然后又去了周围的一个水库。自此之后,我便深深热爱上了徒步。


之后,我自己去了尖峰岭看日出,穿越了溪仔村-加略村,琼中和平镇-中平镇,去五指山徒步露营,去万宁做冲浪义工...大四的时候,我去深圳实习,借助周末去了大南山,石头河水库,武功山...毕业后,去了五台山,南太行,扎尕那(重装),秦岭太白(重装),麦理浩径(重装),腾格里沙漠(重装)...徒步于我,是再自然不过的喜好。我喜欢行走在田野中,自由畅快,是真的是我的时间。我虽时而感觉脚步沉重,但头脑一直轻快的。














阅读
之前我喜欢读哲学,心理和文学类的书本,近两年我开始阅读更多的非虚构写作和介绍各地人文地理类的书。阅读是比徒步还更久远的喜好,在我非常小,还没有能力逃离出不适的环境之前,阅读就一直在伴随我了。《重走西南联大》,《平凡的世界》,《秋园》,《江城》,《窥视印度》,《西藏生死书》,《幽暗国度》,《1916云南行纪》...都是我近些日子来读过且喜欢的书。

将来
不要回头,往前走。从第一天,我就感觉到了旅游网这个团体的温暖和可爱。正是一个个可爱的小伙伴,让我相信:我在这里可以做到的可能比我想的多。加油,每个简单平凡可爱的生命~